首页  工作职责  工作动态  发展规划  文件公告  政策法规  战略研究 
最新消息: · 机关规划处期刊社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 组织生活会暨民主评议党员大会         · 机关财务处党支部与规划处期刊社党支部联合开展三八妇女节主题党日活动         · 校长汤建主持召开落实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精神座谈会         · 机关规划处期刊社党支部举办“重温悠悠峥嵘史,奋楫扬帆向未来”主题党日活动         · 规划处负责人为支部党员上专题党课         · 遵规守纪干净担当服务师生——记党支部书记于雪梅上专题党课         · 校长宁晓明带队赴南通大学调研交流         · 机关规划处期刊社党支部赴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学党纪强党性 担使命建新功”主题党日活动         · 机关第十九党支部赴浦南镇草舍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机关党委第十九支部圆满完成换届选举工作   
工作动态
 
政策研究
· 重庆市多措并举 促进高校毕业...
· 坚定走好教育数字化的中国道路
· 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 奋...
· 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 在世界数...
· 葛道凯调研学校疫情防控措施...
· 我省部署秋季学期开学工作
· 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战略研究>>正文

重庆市多措并举 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5-04-08 15:04   教育部

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之六

教育部简报〔2025〕第6期

重庆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学科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就业指导、扩大岗位供给,健全人才培养闭环管理机制,着力培养高质量人才,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着力优化学科布局,强化供需对接。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前沿、新兴、交叉学科,设置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纳米科学与工程等17个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着力培养支撑新兴产业行业发展的战略性人才。支持高校自主设置智能建造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智能交通系统与控制工程等116个目录外交叉学科方向,目前全市高校理工农医类及应用型博士点占比72%,硕士点占比78%,学科专业支撑新兴产业的能力显著提升。积极探索跨高校、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新机制,布局建设13所高水平“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高校,高位推动“四新”专业建设,改造升级传统专业300余个,共建交叉专业200余个。不断加大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力度,发布“重庆重点产业行业人才急需预测清单”,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就业导向、高校自主”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2024年职业院校新增工业互联网技术等急需紧缺专业221个,专业设置与重点支柱产业匹配度达88%,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贡献70%以上新增劳动力。

着力深化产教融合,提高培养质量。持续深化高校与高水平企业、科研院所的联合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不断提升人才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适配度。建设1个国家级、5个市级卓越工程师学院和6个市级未来技术学院,联合高水平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探索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依托2个国家级、24个市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平台,引导高校把学院办在产业园区、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完善人才培养进区县、进园区、进企业模式,提升学生就业实践能力。坚持分层级组建、实体化运行、数字化治理,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3个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3个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6个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18个“新星”产业集群‌),组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等1个国家级、3个市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推进联合体实体化运行,不断深化多主体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共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产教融合供需平台等,构建供需对接资源共建模式,及时发布就业岗位信息,举办供需对接活动,搭建就业双选平台,引领带动全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助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着力强化就业指导,提升服务能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帮助毕业生更好适应社会和职业需求。制定高校就业指导能力提升计划,构建“金课+教材+名师+基地+工作室”一体化指导体系,连续举办十五届职业规划大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平台。不断提升就业服务实效,充分发挥市就业服务一件事平台作用,全市高校推广使用网上电子签约流程,毕业生三方协议签约时间从平均15天缩短到8小时。积极开展基层就业宣讲、论坛等系列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投身基层一线建功立业。2024年,全市高校毕业生到西部省市就业及升学达23.9万人。聚焦重点群体,探索改革“宏志助航”课程体系,增加实践课程培训时间,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举办残疾毕业生等专场招聘会18场,提供岗位11万个。

着力扩大岗位供给,拓宽就业渠道。通过优化就业平台、组织专场招聘、推进访企拓岗等措施,为毕业生提供更充足更精准的就业机会。迭代升级重庆“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上线大学生就业服务“一件事”,平台深度整合招聘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求职意愿,实现岗位与人才高效匹配,促成学生网上签约29.3万人次,提高就业效率和质量。结合重庆市重点产业行业的需求和高校布局,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重点行业专场招聘活动。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产业集群,为2024届毕业生组织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金属制品业等重点行业市级大型专场招聘活动200余场。持续深入推进访企拓岗,组织高校聚焦主干学科专业深入企业,全年走访企业1.3万家,拓展岗位19.9万个。开展‌“教育强市区县行”,市教委与13个区县签订合作协议,联合举办双选活动16场,累计提供岗位10万余个,促进高校精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为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就业机会。

关闭窗口

 

江苏海洋大学发展规划处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 邮政编码:2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