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职责  工作动态  发展规划  文件公告  政策法规  战略研究 
最新消息: · 机关第五、十八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机关党委第18支部召开领导班子届中考核会议         · 发展规划处李纪明处长率队赴浙江海洋大学调研交流         · 机关党委第十八支部开展“学党史、感党恩、坚决跟党走”为主题的党的知识竞赛         · 凝聚共识 集思广益 谋划未来 —科学高效编制江苏海洋大学“十四五”规划         · 连云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行来校调研         · 我校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研讨会及规划征求意见系列座谈会         · 机关党委第十八支部召开2020年度专题组织生活会         · 我校组织参加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培训视频会         · 关于开展江苏海洋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问卷调查的通知   
工作动态
 
政策研究
· 党史学习教育引导高校师生知...
·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
· 娄勤俭在连云港调研时强调:...
·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
·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
· 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战略研究>>正文

构建合实际、高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2020-11-09 08:24 光明日报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总体方案》明确了新时代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和落实落地,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世界性难题,涉及多重因素,影响广泛,牵一发而动全身。近年来,中高考改革逐步推进、职称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涉及教育评价方面的改革举措不断。但要真正扭转评价“指挥棒”导向,更需要从上到下的系统设计、辨证施治、重点突破。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教育评价改革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长久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还或多或少地存在有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在某些地方,升学率成为考核指标,甚至与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此次《总体方案》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各项改革任务始终,强调要坚决克服教育中的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但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各级各类教育的不同特点,制定符合学段教育特征、学生成长特点的评价标准和内容,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在实处。

哪里是痛点、难点,哪里就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教育评价改革要坚持以破“五唯”为导向。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总体方案》强调破立结合,既要大力破除不科学的评价,又要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提出的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等举措为改革提供了指导方针。但在具体实践中,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还要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具体办法,形成完善的规章制度与可操作的实施细则。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总体方案》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愿景,既需要教育系统的守正创新,敢于“啃硬骨头”,又需要社会与文化的系统性变革。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评价回归教育的本质、规律和初心,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邓晖)

关闭窗口

 

江苏海洋大学发展规划处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 邮政编码:222005